經文

哥林多前書8:1; 腓立比書2:5-8; 哥林多前書 10:23-24
多數人進入教會,會期望找到一個和外面不同的群體,沒有俗世的人事紛爭、勾心鬥角可惜。有人又因教會的人事紛爭而離開教會,甚至離開基督信仰。其實,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在所有群體中都難免會出現,多數紛爭的原因都並非大是大非,或者真理對錯,而是觀點與角度之爭。當人自我中心,感到自己的意見最為合理,並要求所有人都跟隨自己的做法時,人與人之間的分歧,便很容易變成教會內部的紛爭,甚至導致分裂。哥林多教會,在進食祭祀過偶像的食物這問題上,就曾出現類似的分歧。

「關於祭過偶像的食物,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。但知識會使人自高自大,唯有愛心能造就人。」 (哥林多前書8:1)

保羅於哥林多前書提及,教會內處理基督徒是否應該到拜假神的廟宇參加宴會時,有人自以為自己有很多知識,知道假神在他們的生命中沒有權力,便不顧事情對別人的影響,照吃無疑。但自高自大的知識並不能建立甚麼,反而是基督的生命給我們看到謙卑和虛己,看別人的生命比自己更寶貴,並願意放下自己,才能真正拯救生命。

「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:他本有神的形像,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;反倒虛己,取了奴僕的形像,成為人的樣式 ;既有人的樣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順服,以至於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」(腓立比書2:5-8)

保羅的教導是,當分歧出現,不能單看你自己感到自己有沒有道理,而是要考慮他人的益處,是否造就別人的生命。

「甚麼事情都可以作,但不是都有益處。甚麼事情都可以作,但不是都能造就人。人不要求自己的好處,卻要求別人的好處。」(哥林多前書 10:23-24)

在教會群體中,有不同意見是難免的,但面對不同意見時,謙卑更能建立人的生命,建立教會。我們可以在禱告中實踐,反省自己的心意,放下自恃,虛心地聆聽神和別人。

反省問題:

1.你是不是一個容易與人發生爭執的人?
2.在禱告中,讓神給你看見在你與人的爭執中,你的內心在想甚麼?是被肯定、接納、認同還是自信心被滿足?
3.如果你把別人的生命和他們的好處看得比自己重要時,想像你待人處事會有甚麼不同?